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页 > 基地概况 > 正文

产教深度融合,合作创新发展

作者: 时间:2021-03-05 点击数:

东莞基地自2015年11月启动建设以来,依托基地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省内7所高水平大学,以及中国散裂中子源、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东莞基地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理念,坚持“四个坚持”,积极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构建 “二三四”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四加强”强化模式,充分利用大湾区、大平台、大产业的独特优势, 合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坚持“四个坚持”,打造人才培育高地

图片      

 


坚持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主要抓手,大力构建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体系,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先后出台了系列制度文件,全面规范招生、培养过程管理,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坚持面向地方需求,不断提高服务产业能力。加强与产业的密切联系,主动寻求龙头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合作。鼓励研究生深度参与基地中心实施的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东莞专项行动,立足企业具体技术需求,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助力提升东莞专业镇、高新技术企业等的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应用型研发项目深挖技术需求,通过高水平的应用研发项目带动各方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


图片

坚持多主体联动,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强化东莞理工学院建设主体作用、发挥合作高校生源优势和指导作用、调动示范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措并举为基地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大力培育和建设重点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设立专项经费,全力支持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


坚持专兼结合,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打造基地中心高水平中心导师队伍,从具有一定产业、行业背景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任教师中,严格遴选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水平高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他们都是是掌握智能制造领域工程技术的“杰出人才”“学科领军、骨干人才” 和“产业精英人才”,长期从事技术研发。着力建设高素质产业导师队,积极从合作企业中遴选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和技术研发经验,又有志于开展研究生培养的人员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


 

构建“二三四”产教协同育人模式

图片      

协同创新平台双导入:先进技术体系、先进生产设备。 协同创新平台双导入,利用平台的先进技术体系和先进生产设备,实现产教融合的“三延伸”:向上延伸高端学术资源与高层次人才,向下延伸深耕企业,服务企业,向内延伸整合创新资源,交叉融合。东莞基地充分利用具有“造血”功能的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如东莞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集聚国内模具技术、人才和设备等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联盟、与企业需求对接等优势,致力于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模具企业的技术提升、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和公共服务;充分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等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东莞产学研合作发展,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资源共享等;遴选55家企业作为东莞基地创新培养示范点,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和项目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

 

图片

 


 

图片

 


研究生发展三方向: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技术研发。 研究生积极围绕产业需求,分析和研究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通过这三方向的积极引导,东莞基地不断加强服务地方产业、企业发展的能力,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政、校、企、研有机联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基地研究生参与了50余家企业的技术攻关,深度参与企业研发,从研发、服务到管理,给企业带来了超过4000万的经济效益,协助企业快速成长成果转化的进程,加速了企业的成长。

 

图片


 

专业实践四层次:基础实验,实践提高,实践创新,工程应用。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完成基本课程之后,先在基地中心或企业进行基础实验,根据企业的课题需求,扎根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企业导师引导研究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研发出新产品、新作品、新方案、新对策等,构筑出实践形态的高层次路径,不断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确保实践与工程应用无缝链接。东莞基地充分利用基地中心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科技创新服务东莞专项行动,深度参与基地中心选派的51支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和14和博士工作站的产学研研究,服务企业超过200家,服务范围囊括东莞辖区内12个专业镇街,与企业启动了超过50项科技研发,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促进工程应用进程,拓宽服务东莞产业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探索“四加强”强化模式,促进产教融合良性发展

图片      

 


加强需求牵引。东莞基地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重点围绕东莞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根据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强化“技术攻关导向”的培养机制,以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为目标,强化企业与人才培养需求,加强与地方产业市场需求对接,深度挖掘产业优质资源,积极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图片

 


加强平台支撑。依托基地中心建立的新型产业学院,重大协同创新平台,以此为载体,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继续依托新型研发机构、龙头骨干企业、东莞专业镇街(园区)、现有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东莞的科研院所、国家级产业/科研基地、行业协会等建设示范点,积极推动东莞产学研合作发展,共同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资源共享等,实现“实验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互为基地、成果转化互为促进”。


图片


加强学科资源。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东莞产业密切相关的优势学科;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学科特色,做强学科紧固,进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企业服务,让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创新成果转化在南粤大地上,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加强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政、校、企、研有机联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学科与育人,产学研与应用,人才与就业的三位一体主体作用,以基地中心建设为关键核心点,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点线面体结合的产业服务链体系,以示范点/新型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以点带面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示范点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形成一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道路,打造人才与平台-创新实践-市场与社会的服务地方产业经济通道,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可行性路径。

图片


 

产教融合成果初显,社会效益良好

 


截至目前,东莞基地共招收和培养机械、计算机、化工、材料、电子等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68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92名。基地共有215名教师获得了合作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资格,并形成了一支100余人来自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兼职导师队伍。


东莞基地不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构建实践、科研、管理、服务、文化、资助育人体系。截至目前,东莞基地研究生申请及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超过100项,基于应用型课题的成果与导师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参与了50余家企业的技术攻关,从研发、服务到管理,给企业带来了超过4000万的经济效益,协助企业快速成长成果转化的进程,加速了企业的成长;超过50名研究生留莞/意愿在莞就业创业,为东莞产业经济输送了高端人才,为企业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产教融合效果初显,社会效益良好。


图片


产教融合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深化协同育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以推动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型模式,正是东莞基地成立的初衷和建设的目标。东莞基地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教育厅和东莞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湾区核心区域的独特优势和基地中心、合作高校和示范点的通力协作下,将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校院、校校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努力使基地真正成为东莞市集聚海内外优质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蓄水池,以“产学研用”与“产教融合”助推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东莞)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29号